风吹榆钱落如雨,绕林绕屋来复去。

榆树在中国北方极为常见,这种耐寒耐旱的树木有着粗糙的树皮和椭圆形的锯齿叶片,每到早春,成串的榆钱便挂满枝头,远远望去像给树冠披上了一层嫩绿的轻纱。榆树生命力顽强,即便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生长,因此古时村庄周围常种榆树,既防风固沙,又能在青黄不接时提供应急食物。老人们说,榆树是"救命树",榆钱则是"天赐粮"——它的果实轻薄如纸,却能在灾荒年月填饱肚子。

风吹榆钱落如雨,绕林绕屋来复去。

早在《诗经》里就有"山有枢,隰有榆"的记载,可见古人早已熟悉这种植物。在饥荒年代,榆钱曾是救命的粮食,明代《救荒本草》就详细记载了它的食用方法。民间流传着"一树榆钱半月粮"的说法,老辈人常回忆小时候爬上榆树撸榆钱充饥的情景。有趣的是,榆钱因其名字谐音"余钱",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有些地方至今保留着清明吃榆钱的习俗,认为能"咬住春头,留住财气"。

风吹榆钱落如雨,绕林绕屋来复去。

榆钱的吃法多样,最能保留原味的当属蒸榆钱——将嫩榆钱洗净沥干,撒上玉米面拌匀,上笼蒸十分钟,出锅时清香扑鼻,蘸着蒜泥醋汁,满口都是春天的味道。北方人还喜欢用榆钱煮粥,抓一把鲜榆钱撒进快熬好的小米粥里,碧绿的榆钱在金黄粥米间翻滚,既好看又爽口。若是想换个花样,可以把榆钱焯水后挤干,混入鸡蛋面糊摊成薄饼,两面煎得焦黄,咬下去外酥里嫩。山东有些地方会做榆钱窝头,掺上豆面和榆钱揉成团,蒸出来的窝头带着淡淡的甜味,粗粝中透着清香。

风吹榆钱落如雨,绕林绕屋来复去。

关于榆钱还有不少趣闻。传说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贫困时曾以榆钱粥待客,笑称这是"珍珠翡翠汤";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百姓春天争食榆钱的风俗。在北方农村,孩子们常把榆钱串成项链玩耍,而榆钱粘在衣服上的绒毛,被戏称为"穷人的貂毛"。如今虽然不再缺粮,但每年榆钱成熟时,仍能看到人们拿着钩竿采摘的身影,这抹舌尖上的青绿,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成为连接土地与记忆的纽带。

标签: 食材

移动端可扫我直达哦~

推荐阅读

thumbnail 2025-11-16

滑似泥鳅、嫩如豆腐的木耳菜。

木耳菜这种滑嫩多汁的绿叶蔬菜,在中国南方人的餐桌上已经存在了数百年。它的学名叫落葵,属于落葵科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最特别的是叶片肥厚多汁,茎秆呈现出紫红色或翠绿色,折断时会渗出一种独特的黏液,正是这种黏液赋予了它滑溜软糯的独特口感。关...

山海 食材

thumbnail 2025-11-16

菰笋初生泥淖中,冰肌玉质出玲珑。

茭白作为我国传统水生蔬菜,在漫长的食用历史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别名,生动展现了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从植物学角度称"菰"或"菰笋",这是最古老的名称,见于《周礼》《本草纲目》等典籍记载。各地俗称更是异彩纷呈:杭州人叫"脚白",绍兴称"水笋...

山海 食材

thumbnail 2025-11-16

莫嫌曲麻滋味苦,咽下艰辛岁月长。

曲麻菜这种野菜,在中国大地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却有着说不尽的故事。它的名字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叫法。在东北,人们叫它"取麻菜",这个称呼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据说是因为采摘时要用手掐取嫩叶而得名。河北、山东一带叫它"苦麻...

山海 食材

thumbnail 2025-11-16

野蔌山蔬次第尝,菊花脑嫩笋丝长。

菊花脑这种带着独特清香的野菜,在江南人的餐桌上已经飘香了数百年。它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南京城外的农户发现这种野生菊科植物嫩叶鲜美,便开始在菜园边角专门种植。清代《随园食单》中袁枚就曾提到"金陵人善治菊羹",指的就是用菊花脑做...

山海 食材

thumbnail 2025-11-16

假苏(荆芥)芳烈,能通神明,辟邪恶气。

荆芥(Nepeta cataria),又称猫薄荷、假苏、香薷,是唇形科荆芥属的芳香草本植物。它既是药食两用的传统草本,又是令猫咪疯狂的“猫界快乐草”,在中国南北方的饮食文化中扮演着独特角色。荆芥和罗勒虽然都是唇形科的芳香植物,且在某些...

山海 食材

thumbnail 2025-11-16

大头菜,是个宝,荒年能顶半年饱。

大头菜是芥菜的一种,又称芜菁、芥辣、芥菜疙瘩,为根用芥菜。大头菜在中国饮食文化中一直扮演着默默无闻却不可或缺的角色。这种其貌不扬的根茎蔬菜,既能在饥荒年代救人性命,又能在太平岁月化身美味。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见证着中国百姓生活的...

山海 食材

thumbnail 2025-11-16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蕨菜是一种古老的野生植物,早在几千年前就被人类采集食用。在中国,《诗经》中就有"陟彼南山,言采其蕨"的记载,说明早在周代人们就有采食蕨菜的习惯。日本绳文时代遗址中也发现过蕨菜残留,证实其食用历史之悠久。古人称其为"山菜之王",不仅因其...

山海 食材

thumbnail 2025-11-16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芦蒿(Artemisia selengensis),又名柳蒿、藜蒿、水蒿,是菊科蒿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凭借脆嫩的口感和独特的清香,成为长江流域(尤其江苏、湖北、江西等地)春季餐桌上的“野菜明星”,甚至被南京人誉为“金陵第一野蔬”。芦...

山海 食材

thumbnail 2025-10-25

吃西芹消耗的热量比获得的多。

西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地中海沿岸,古希腊人最早将其视为神圣植物,认为它具有驱邪功效。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就曾提到,英雄奥德修斯的床是用西芹和橄榄木制成的,可见其在古希腊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有趣的是,古罗马人相信西芹能中和酒气...

山海 食材

thumbnail 2025-10-25

马齿苋,晒不死;穷人粮,饿不死。

马齿苋这种看似普通的野草,其实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它的生命力顽强得令人惊叹,哪怕被连根拔起暴晒好几天,只要遇到雨水就能重新活过来。农民们常开玩笑说它是"死不了",而科学家们则对它的种子能在土壤里休眠几十年仍然保持活力感到不可思议。...

山海 食材

thumbnail 2025-10-25

愚人的钻石换不来面包,但冰菜能填饱肚子。

冰菜,这种叶片上仿佛缀满冰晶的植物,背后藏着许多跨越时间与地域的故事。它的学名"冰叶日中花"源自希腊语"mesos"(中午)和"embryo"(开花),因为其花朵常在正午最灿烂的阳光下绽放,这个特性早在古希腊时期就被园丁们记载在羊皮纸...

山海 食材

thumbnail 2025-09-30

西葫芦不削皮,营养都在绿衣里。

西葫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美洲大陆,早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墨西哥和中美洲的原住民就开始种植它的野生祖先。最初,人们可能更重视它的种子而非果肉,因为种子富含油脂和蛋白质,是重要的食物来源。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逐渐选育出果肉更厚、口感更好...

山海 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