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茈!凫茈!"——《尔雅》里这个带着水汽的名字,揭开了荸荠的身世之谜。明代文人王世懋在《学圃杂疏》中记载:"乌芋生水田中,吴越人谓之荸荠",字里行间仿佛能看见采荸人赤脚踩过冬日的藕塘。最妙的是李时珍的比喻:"根如芋而色乌",活脱脱一幅水墨写意——谁能想到这黑煤球似的疙瘩,内里竟藏着冰雪心肠?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里,宝玉挨打后要喝的"鲜荸荠汤",让这水中珍馐镀上了贵族光环。而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录的"荸荠糕",则透露着江南文人的精致:"捣烂和粉,蒸作糕,色如琥珀"。最有趣的当属郑板桥,他笔下的"砂盆荸荠"配着"瓦壶天水菊花茶",把寒素食材吃出了超然意境。
汪曾祺在《故乡的食物》里写道:"冬天,卖荸荠的来了,削了皮的荸荠串在竹签上,像一串小月亮。"这晶莹剔透的"小月亮",在江南主妇手中变幻万千:无锡人用它炖排骨汤,上海人拿它炒虾仁,广东阿婆则会神秘地告诉你——荸荠甘蔗水才是治燥热的古法秘方。正如钱钟书在《围城》中调侃:"这荸荠倒是老实,外面乌糟糟,心里雪亮。"
张爱玲在《谈吃》中怀念的城隍庙冰糖荸荠,如今在米其林餐厅里华丽转身:分子料理厨师把它做成"琥珀荸荠冻",养生博主开发出"雪梨荸荠露",连奶茶店都推出了"马蹄爆珠"。但最动人的,仍是冬夜街角那盏昏黄灯火下,老伯用特制小刀"唰唰"削着荸荠的场景——这是梁实秋笔下"最富生活气息的市声"。
荸荠常与水稻、茭白等水生作物交替种植,以保持土壤肥力。夏收稻谷,冬挖荸荠,这种循环既养活了一方人,也成了农耕智慧的鲜活教材。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荸荠曾是一代人的“零食替代品”,许多80后可能还记得,田埂边堆着刚挖的荸荠,空气里混着泥土和清甜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