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最重要的作品集之一,共收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散文十余篇,展现了横眉冷对的鲁迅先生的另一面,在中国现代散文史和文学史上享有盛誉。初版诞生九十多年来畅销不衰,影响深远。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并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嘲讽。所收各篇均意蕴丰厚,手法娴熟,备受一代代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和小读者的喜爱。
西游记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文学巨著。
湘行散记
《湘行散记》和《湘西》可以同小说《边城》和《长河》互文理解,它们都是作者两次重返湘西所得。迥异于小说“牧歌氛围”“乐观超越”,散文饱含沉甸甸的责任意识——面对一种特殊的历史场域,追溯神性生命的始终,透过表层的血与泪,体验一份人生的庄严。统摄到作者巨大悲悯情感下的书写与反省,是将尖锐的民族问题与社会矛盾,融汇在人事的叙述中。《沅陵的人》、《沅水上游的几个县份》、《桃源与沅州》等反思“文明”与“堕落”的复合关系,《凤凰》、《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沉醉在爱的憧憬里流露出对爱的毁灭性的隐忧,《虎雏再遇记》、《箱子岩》感动于原始生命的力量同时也流露了原始生命活力无从改造与转移的忧惧感。由五四时期兴起的中国现代散文,至30年代,创作多以小品形式为主。收入《湘行散记》、《湘西》中的散文,既能各自独立成篇,又从总体上具有内在的整一性。这种散文长卷的独创,发展了散文艺术的表现形式,开拓了散文创作的意义空间。
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使屠格涅夫蜚声文坛。作品以俄罗斯山川风物为背景,通过游猎期间的见闻,广泛描绘了农奴和地主的群像与生活。语言优美、生动、凝练而富有音乐感,对俄国文学语言发展有巨大影响。
白洋淀纪事
《白洋淀纪事》为孙犁先生的代表作,作品发表后在当时的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不久形成了一个被评论界称为“荷花淀派”的文学流派。而孙犁先生的作品在当代仍然影响深远,莫言、贾平凹、铁凝、孙郁等当代大家都对其作品推崇赞誉有加。
镜花缘
《镜花缘》是清代长篇小说中十分奇特的一部,全书100回。该书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全书以丰富的想象、幽默的笔调展示万般世相。其中突出地描摹了女子的才华,体现尊重女权的思想。*具文学史意义的是其中以奇幻的笔法,揭示了人间社会的种种风俗败坏和道德堕落,体现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具有现实意义。此次列入《语文》阅读推荐丛书,以经典的张友鹤先生校注本为底本,增加了导读和知识链接,更适合青少年阅读与理解。